中欧·指尖丈量青春:坐位体前屈的成长课
记得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测坐位体前屈,我坐在垫子上,双腿绷得笔直,双手拼命向前够,可指尖离脚尖还差着老远。体育老师皱着眉说:“柔韧性不好啊,得多练。”周围同学窃窃私语,我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——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有些“短板”,连身体都会诚实地暴露出来。
从那天起,“坐位体前屈”成了我心头的刺。每天放学回家,我都会搬个小凳子放在客厅中央,学着电视里体操运动员的样子压腿。妈妈总笑着帮我按住后背:“再往下压一点,别怕疼。”可膝盖骨上传来的酸胀感像蚂蚁啃噬,我常常咬着嘴唇掉眼泪,却又倔强地不肯停下。周末去公园,我会找棵粗壮的树,抱着树干做拉伸,树皮蹭得手臂发痒,我却觉得那是“进步的勋章”。
直到一个冬天的傍晚,我照例在阳台练习。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我盯着自己的指尖,突然感觉它们离脚尖越来越近。那一刻,心脏跳得像揣了只兔子,我屏住呼吸,慢慢往前探——指尖,竟然碰到了脚尖!紧接着,又超过了半厘米。我猛地抬头,看见妈妈站在门口,眼睛亮晶晶的:“看,你做到了!”
后来我才明白,坐位体前屈测的不只是身体的柔韧度,更是面对“不够好”时的勇气。那些压腿时的疼痛、想要放弃的念头,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就像现在,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生活里的挫折,总会想起那个黄昏:指尖触到脚尖的瞬间,我知道,只要愿意伸手,再远的距离都能靠近。
如今再看这项运动,它早已超越了“达标”的意义。它是青春里一场关于坚持的修行,是用指尖丈量的、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。而那些曾被汗水浸透的日子,终将成为生命里最闪亮的注脚——告诉我们,所谓优秀,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份“再试一次”的执着。
留言: